天生螺髻,天生美,安哈法护,安哈安。今年来,在深化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的过程中,普格法院螺髻山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牢“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结合普格法院法治品牌“索玛花·阿都嘟”内核理念和螺髻山景区“5A”创建司法保障工作,创新推出“立髻调·安哈安”多元解纷特色品牌,以司法力量守护大美螺髻。
“立髻调”:既呼应螺髻山地理标识,又谐音“立即”,突出解决纠纷的决心和“快速响应、即时调解”的解纷节奏,契合螺髻山法庭作为旅游法庭的定位,响应了旅游纠纷需高效处理的特性。
“安哈安”:“安哈”为螺髻山彝语称谓的谐音,“安”关联“平安”“安心”,传递以法治护航,让游客安心、让经营安心、让旅途平安”的目标。
“四弦和鸣,三效合一”解纷机制
借彝族月琴四弦协同的文化意象,构建“法、俗、情、联”融合的解纷体系,既贴合基层实际,又凸显地域特色,最终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三效合一”。
四弦协同逻辑:
一弦定音——法律明断,筑牢解纷基石
以法庭专业职能为核心,通过讲清纠纷关联的核心法律规定、提供同类案件裁判参考,为双方划定权责边界、明确法律预期,从根本上为纠纷化解提供刚性支撑,确保解纷不偏离法治轨道。
二弦润俗——民俗调和,架起解纷心桥
激活彝族本土解纷资源,把民俗转化为解纷“软力量”,由“德古”(彝族民间调解员)主导,结合不违背法律的彝族传统习俗理念,用乡音乡情化解文化认知差异,让民俗成为法理之外的柔性解纷纽带。
三弦共情——情感共鸣,化解矛盾心结
聚焦民事纠纷背后的情感诉求,从“解纠纷”到“解心结”。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对立情绪,同步推进“亲情回忆”“邻里互助”等关系修复行动,实现从“解决纠纷”到“解开心病”的延伸。
四弦联动——多方协同,织密解纷网络
围绕“让纠纷在基层高效闭环”,以法庭为纽带,串联村委、行业协会、乡贤等多元力量,对不同类型纠纷(如土地争议、经营矛盾)精准匹配对应主体快速介入,让纠纷在基层协同中高效化解。
“三效合一”:
彰显政治效果:锚定基层稳定,服务发展大局。依托“四弦协同”中的“多方联动”,将解纷工作与彝区基层治理、民族团结进步深度结合,及时消除基层矛盾隐患,筑牢螺髻山周边乡镇和谐稳定防线,切实践行司法服务乡村振兴、保障民族地区发展的政治担当。
坚守法律效果:恪守法治底线,维护司法权威。以“一弦定音——法律明断”为核心,每一起纠纷化解均以法律规定为依据、以类案裁判为参考,通过清晰释法、明确权责,确保解纷过程合法合规、结果于法有据。既让当事人清晰知晓“法律底线在哪里”,又以规范的司法实践维护法律尊严。
提升社会效果:追求案结事了,增进群众福祉。借“二弦润俗”的文化适配性、“三弦共情”的情感穿透力,让解纷不止于“解决问题”,更致力于“修复关系”——化解群众间的对立情绪、修复邻里亲情,同时优化旅游消费环境,让游客“安心游”、经营者“放心干”、群众“顺心生活”,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社会治理成效,切实提升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与满意度。
下一步,螺髻山法庭将积极践行枫桥经验以该品牌为抓手,深化多元解纷机制,让更多矛盾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平息,让“立髻调·安哈安”的法治种子在乡土间持续生根发芽,不断满足辖区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的新需求、新期待,成为守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共生的温暖力量。
来源:普格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