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省委依法治省办组织开展法治四川规划编制研讨,听取法治研究机构和实务部门对“十五五”期间全省法治建设的意见建议,为首批全面依法治省研究基地授牌。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楠,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李丹出席并讲话,司法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王彬主持。
刘楠指出,省委依法治省办设立全面依法治省研究基地,加强法治四川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十分关键、十分必要、意义重大。他强调,建设全面依法治省研究基地,要坚持政治引领,坚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树立法治自信,确保正确研究方向。要坚持理论筑基,牢牢把握应用性、对策性、时效性特征,切实提升研究质效。要坚持实践赋能,始终践行“调”以务实、“研”以致用的理念,客观反映实践中发现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出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要坚持联动发力,强化理论研究基地和实践研究基地的双向互动,加强与法学会的协作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共同为推动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李丹指出,全面依法治省研究基地是法治四川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要平台、重要阵地。各研究基地和培育单位,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深入学习和坚定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基地建设的根本遵循,贯穿于研究实践全过程。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更好为全面依法治省献智献策。严格履行基地研究职责,立足主要研究方向,共同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用得上”的研究成果。同时,积极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让研究成果真正成为推动全省法治建设的驱动引擎。要加强基地建设管理,形成百花齐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矩阵。建立依法治省课题制度,推动形成全面依法治省理论研究基地或实践研究基地牵头、相关培育单位参与的工作格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每两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凭研究成果说话的良性研究生态。
成都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分别代表理论研究基地、实践研究基地和培育单位作了发言。各研究基地和培育单位围绕各自研究方向,就编制实施新一轮法治四川建设规划先后发言,提出意见建议。
大家纷纷表示,将聚焦“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深度融入地方治理实践,在法治理论研究、制度机制完善、实践路径探索等方面,当好法治建设的“智囊团”,做好法治实践的“先行者”。
来源:四川政法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