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法官倾力解民忧 依法裁判护权益
“李法官,太感谢你了,本来我已经不抱希望了,没想到我的养老钱还能追回来,谢谢您为我主持了公道!”。2025年4月22日,当事人范某手持锦旗来到会理市法院通安人民法庭,对审判人员表示感谢。
2024年初,范某拿着一张破旧的借条来到通安法庭咨询:“法官,我把自己积蓄多年的养老钱借给了别人,现在这家人全部搬走了,我这张借条还起作用吗?这个钱还能拿回来吗?”。经了解,2013年与范某同村的汪某及其妻子宋某向范某提出借款,范某念在都是同村村邻,便将多年积蓄3万元出借给了二人。约定的还款期届满后,二人未向范某归还借款,而后举家搬离了原居住地,从此杳无音讯。法官给原告释明了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诉讼存在的风险后,范某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法庭提交了诉状。
案件审理过程中,如何向被告送达诉讼材料成了最大的难题。事情已经过去10年,被告此前的联系电话和地址都已无法送达,承办人到被告原居住村里进行走访也一无所获。最后承办人向公安机关发送协助调查函,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终于找到了二被告的联系方式,并依法向被告送达了诉讼材料。但开庭时二被告仍然拒不到庭,承办人根据案件事实和相关法律,依法缺席审理并作出判决。判决生效后,范某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在执行干警的努力下,范某拿回了全部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小案件联系着大民生,每一个民生案件都是社会治理的晴雨表。鲜红的锦旗不仅承载着群众对法官的感激,更折射出基层法庭将“如我在诉”理念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实践。
来源:会理法院
编辑:唐玉饶
中共凉山州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