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公宣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唐万贵
3月15日,凉山警方通报了3起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侵害消费者权益典型案件。
2025年3月15日是第43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假”是每年3月15日的关键词。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去年以来,凉山全州公安机关紧盯注册商标、著作权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昆仑2024”专项行动,2024年共立案侦办食药环侦相关领域刑事案件113件,移送起诉案件104件,移送起诉人员323人。
案例一、2023.7.26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
基本案情
2024年3月,凉山州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破获一起生产、销售假冒电子烟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1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1名,捣毁制假工厂2个,仓储窝点5个,生产设备3套,涉嫌伪劣的电子烟弹2432个,一次性伪劣电子烟11566个,各类半成品、制假辅料、制假配件10万余个,货值200余万元,涉案金额1400余万。
经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岑某某二人使用假冒身份信息注册微信号并通过分成的方式租借陈某某银行卡,用线下交易的方式通过黄某某、周某某等人定制各类电子烟辅料及果味烟油,再由李某、肖某某二人租赁厂房并组织工人生产调味电子烟成品后,通过网络渠道向四川成都市、自贡市、凉山州、重庆市、湖南永州市、长沙市等9个省份进行销售。
典型意义
果味电子烟为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产品,其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青少年,销售果味电子烟对消费者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该案的成功侦办直接切断了一条假冒电子烟的制售链条,有力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凉山“2024.7.15”侵犯著作权案
基本案情
2024年9月,凉山州公安局成功破获“2024.7.15侵犯著作权(教辅书籍)案”,打掉了一个面向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特大生产盗版国家级示范普通高中样板学校成都某中教辅书籍的犯罪团伙。抓获嫌疑人30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人,捣毁盗版印刷工厂3处,查扣涉案印刷机器13台,疑似盗版教辅图书1500余册,盗版试卷500余卷,盗版各高校内部教辅图书33500余册,盗版试卷(半成品)1万余张,初步估计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经查,2023年3月以来,涉案教辅资料授权经营公司为牟取非法利益,由旗下员工何某某将正版书籍扫描成电子档后交由邓某某、贾某某经营的某印刷厂和李某某、王某某经营的无名无牌印刷厂进行印刷,利用其掌握的销售渠道向省内50余所开设有某校网络授课班的学校以远低于正版书籍的价格进行售卖。
典型意义
何某等人利用自己是正版图书的代理方,勾结盗版印刷团队,长期利用自己代理的渠道获取正版图书的大量资源,印刷为盗版图书销售并获取利益,严重侵犯了正版图书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正当权益,对其正常经营活动造成巨大影响,同时更因盗版书籍白页、漏印等印刷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师和学生的教育学习质量,造成后果异常恶劣。该案的成功侦破有效遏制了生产销售盗版教辅资料违法犯罪活动乱象漫延,同时有力维护了正版教辅资料所有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凉山“2024.1·03”非法经营案
基本案情
2024年11月,凉山州公安局成功侦破一起非法经营烟草制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6名,捣毁制假工厂1个,仓储窝点7处,查扣烟用卷接机2台、滤嘴接装机2台,空烟管2826.73万支,滤嘴棒30.71万支,卷烟纸1438公斤,水松纸365.3公斤以及粘合剂、包装盒等原辅材料若干,摧毁一个涉及全国17个省(市)的特大制售假冒品牌卷烟地下网络。
经查,自2023年2月开始,犯罪嫌疑人李某某、孔某某等人在未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情况下,租用河南省某公司厂房作为生产窝点,购买生产原材料、空烟管生产机器,组织工人生产不同规格的成品空烟管6500余万支,再将成品空烟管以现金交易的方式出售给犯罪嫌疑人桑某某、景某某等一级经销商。桑某某、景某某等一级经销商再以每箱加价20至30元的价格,售卖给王某某、赵某某等6名二级经销商,王某某、赵某某等二级经销商再以每盒加价5至8元后,将成品空烟管向河南、重庆、天津以及我省凉山等17个省(市)销售,其后李某某、肖某某等40余名三级经销商购进成品空烟管后再以每盒25元至30元价格在居住地通过微信、支付宝收款的方式进行零售,经查涉案40余名三级经销商出售空烟管金额1600余万元。
典型意义
烟草专卖是国家重要财税来源,本案中犯罪团伙通过无证生产,多级经销加价倒卖的形式,直击冲击专卖体系,对国家税收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并且严重扰乱了烟草市场的正常秩序。且空烟管流入地下市场导致假冒卷烟泛滥,消费者难辨真假,健康与经济权益双重受损。该案的成功侦破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一个制售假烟犯罪地下链条,对今后高效打击新形势下的跨区域制售假烟犯罪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切实维护了全州烟草产品市场秩序,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