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凉山州普格县不断总结提炼基层毒品治理经验,结合普格民风民俗,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发挥基层组织细胞战斗堡垒的作用。
利用“阿都德古”威望高、公信力、认同感与感召力的作用,鼓励引导“阿都德古”参与基层毒品治理,普格县守住了“四个不发生”的底线,吸毒人员新发现、复吸、外流贩毒等关键毒情指标明显下降保持“个位数”低位运行,全县毒情形势呈现明显好转向根本好转的态势。
发挥党建引领 夯实基层治理
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把基层毒品治理工作纳入89个村(社区)委员会“一把手”工程来部署、来推进,确保“阿都德古”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参与基层毒品治理,让基层党组织履行“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光荣使命,践行宗旨意识。
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基于普格县情,立足于民风民俗,积极探索完善印发与普格实际相适宜的《党支部+“阿都德古”毒品进万家基层毒品治理模式实施意见》,打通基层毒品问题治理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组织保障 联动推动治理
强化组织领导。89个村(社区)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各组组长为成员的基层毒品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工作开展考核情况,给予“阿都德古”在一定的物质奖励,近年来,共发放“德古”200余人次物质奖励2万余元。
严格规范选拔 提高治理能力
依托村(社区)委员会党支部前言阵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高度自治”的优势,推进“阿都德古”毒品进万家基层毒品治理工作。
严格选树标准。规范选聘环节,经民主推荐、考察、选拔、审核等程序,村(社区)委员会充分听取民意,召开专题会进行评审确定每村(社区)2名至3名“阿都德古”,出谋划策参与村(社区)毒品基层治理建设。
共建共治共享。以村(社区)为单位每年至少召开村民大会1次,邀请“阿都德古”参与基层毒品治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鼓励村民相互监督,积极举报从事吸贩毒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行为,约定取消吸贩毒家庭公益性岗位、低保等惠农政策,签订毒品承诺书,不断夯实基层毒品群防群治的能力。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素质能力
加大政策引领。乡镇定期组织“阿都德古”集中开展整治理论学习,提高其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为民情怀,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其参与基层毒品治理工作不断发展。
加大业务培训。各乡镇党委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邀请公、检、法、司等相关业务工作人员每半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1次,加强对“阿都德古”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力度,提高自身的政治、法律素养,在法律法规政策范围内开展工作,确保“阿都德古”群体的纯洁性和公信力,依法参与基层治理毒品事业。
注重宣讲帮扶 推进源头防范
带头讲毒品。“阿都德古”每人带头每年开展2次以上毒品宣誓、毒品宣讲、伦理宣讲等活动,结合毒品典型案例,向当事人讲解禁毒相关法律法规,以案释法,推进彝区民间禁毒宣讲纵深推进,形成“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强大组织力和动员力,引导辖区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基层毒品治理,确保“远离毒品”禁毒宣讲深入人心。
走访帮扶活动。“德古”积极走访重点涉毒刑满释放人员、服刑涉毒人员家属和重点吸毒前科人员,开展毒品宣传教育,了解家庭生活状况,积极同乡镇衔接将涉毒困难人员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予以最低生活保障,让其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最大限度规避重蹈覆辙。同时,对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吸毒人员869人开展跟踪评估活动,实现全面脱贫助推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