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法文化 > 诗词随笔 >
《泸沽湖畔的守护人》
www.liangshanpeace.gov.cn 】 【 2025-04-24 12:09:50 】 【 来源:四川公安杂志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两省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湖西为宁蒗县永宁镇。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湖水清澈蔚蓝,翠绿如玉,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也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

1.jpg

  泸沽湖,距西昌市247公里,宛如一颗洁白无瑕的巨大珍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部。她那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亘古独存的母系氏族遗风民俗,吸引着世界各地众多游客的目光,被誉为“高原明珠”。


  阳春三月,省公安厅组织“探访忠诚”主题宣传活动,我们来到凉山,前往盐源县采访守护在泸沽湖畔的公安民辅警。离开西昌市区,经过一小段高速公路后,道路变窄,进入山区,一边是高山,一边是峡谷,车子在盘山公路上穿行。尽管已经进入春天,山上还是枯草一片,没有多少绿意。同行的盐源县公安局宣传事业干部林燕告诉我们:“现在翻越的这座山,叫小高山。过了小高山后,便上了高原,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


  从小高山下山不久,到达盐源县城,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赶马人依靠非凡的胆识走南闯北,用当地特产与外地山货进行交换。随着交通的日新月异,马帮的交通和运输功能被取代,新修了国道,听说从西昌到泸沽湖的高速公路即将落成,想必以后的交通将会大为改善,道路更加通畅。


  到达泸沽湖镇,几位民警已经在派出所门口等待我们。


  泸沽湖派出所是公安部命名的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是凉山彝族自治州公安机关首个“国枫”所,也是三州唯一入选的派出所。


  走进派出所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墙上的白底蓝字,上面写着“锤炼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几个大字,下面是派出所警务栏,有泸沽湖地图、派出所简介、矛盾纠纷调解人员工作制度、调解员名册和守则,以及调解原则等。办公楼走廊两侧是各种宣传专栏。


  当天下午,派出所教导员宋学权与辅警杨金发一起,配合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到辖区长柏镇1#隧道民用爆炸品进行便行的安全检查。派出所辖区有西(昌)香(香格里拉)高速7个项目标段,有3个爆炸品集中存放点,最远的离派出所有100多公里,派出所每月都会进行一次例行的安全检查。


  在派出所会议室,听取了对辖区的介绍后,我们对派出所有了一些较深的印象。


  盐源县公安局泸沽湖派出所成立于1979年,辖区面积900平方公里,辖两个乡、17个行政村、1个社区,200多家酒店客栈,10所学校和幼儿园。情歌绵绵的泸沽湖畔,是个多民族地区,世代居住着藏、汉、蒙古、彝、纳西、普米等多个民族,现代文明与“母系”遗珠激情碰撞,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在这里交织丛生。基层社会治理面临景区、彝区、藏区“三区叠加”的特殊挑战。


  近年来,泸沽湖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融合当地主流文化,以历史文化、人文生态为支撑,创新性组建舅舅义警队、火塘调解室和全国唯一的“三级母舅调解联盟”,社会治安控管效果显著,矛盾化解及时有效,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012年泸沽湖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成绩突出公安派出所”;2020年派出所荣立省公安厅集体二等功、两名民警荣立省公安厅个人二等功;2019年至今连续5年被四川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公安机关最强支部”荣誉称号;2022年省公安厅评定为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3年11月公安部评为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一面锦旗的背后


  盐源苹果,是当地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盐源苹果皮薄、肉嫩,口感香甜脆,果大、色鲜、味美、无污染。盐源是世界公认的7项生态指标都符合苹果的优生区域。盐源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自然条件和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培育了具有无公害、色泽厚重、香味浓郁、肉质细脆、汁多爽口的独具高原苹果品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远销国外,很受消费者喜欢。


  “离太阳很近,离城市很远。”盐源苹果沐高山溪水、浴阳光雨露,从青涩走向甘甜,近年来成为盐源县的产业支柱,成为老百姓的致富之路。


  保护苹果产业,为地方经济保驾护航,也成为盐源县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泸沽湖派出所会议室的墙上,挂满了许多锦旗,其中一面锦旗是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村民袁发顺送的。


  袁发顺对我们说:“我是梅雨镇的一个苹果种植户。从2021年开始,我到泸沽湖镇,给一些酒店和客栈送苹果。有一天,我到一家叫拈花小筑的民宿客栈送苹果,遇到一位叫小郭的年轻人。”


  小郭对他说:“袁哥,你家种植的苹果,果大脆甜,客人吃了果都说好!”


  听到商家对自己产品的肯定,袁发顺的心里美滋滋的。


  说了一会儿,小郭又对袁发顺说:“我可以代发快递,你能不能把你的苹果给我,让我来发快递,这样我也会有一些收入。”


  袁发顺想了一想,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他能够增加收入,况且年轻人在客栈经营,有固定的收入,也能找的上人,何乐而不为,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两人就这样做了两年多的生意,一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到了2023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小郭一直欠袁发顺的货款3000多元没有按时支付。


  2024年年初的一天,袁发顺接到小郭的电话:“袁哥,你去年发的货很好,很多老顾客都还要买,你今年先帮我发货,等我赚了钱,我就连去年的款一起支付给你。”


  袁发顺想了一想,认为都在一个镇,认识也这么久了,应该没有什么担心的,于是又给小郭发了货。这一次,发了1602元的苹果,加上去年的3000多元,接近5000元的货款。


  快过年了,袁发顺想收货款,突然发现小郭的电话打不通,微信也不回。他急了,到处找人,结果问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小郭的下落。袁发顺担心找人时与对方发生肢体接触或更大的矛盾冲突,于是想到了派出所。


  当天值班的辅警杨小兵接待了袁发顺。听完情况后,派出所十分重视,立即安排人员进行查找。最后,找到小郭的舅舅,并让小郭把钱付给了袁发顺。


  事后,袁发顺想到是派出所民辅警的努力,才让他们之间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为他家挽回了经济损失。为了感谢泸沽湖派出所民辅警,袁发顺到派出所送锦旗一面:枫桥民警,务实为民。


  脱贫路上不掉队


  脱贫攻坚,绝不能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掉队。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


  打赢脱贫攻坚战,凉山是全国的重点地区之一。在盐源,公安民警也在行动。


  2023年春节前夕,泸沽湖派出所民警正在忙碌的采购牛奶、食用油、衣物,准备慰问金,原来是派出所要组织党员民警到泸沽湖镇匹夫村看望因车祸致残的贫困村民马阿甲。


  匹夫村距离泸沽湖镇17公里,一路山路颠簸,派出所民警到达村庄。接着又步行两公里,到达村民马阿甲家。听说派出所民警要来,主人家早早地站在院子里守候。


  马阿甲一家几年前遭遇了车祸,他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车祸事故导致主要劳动力丧失,两名在校学生致残,3人长期住院治疗,家中的土地荒废,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陷入极度贫困状态。


  泸沽湖派出所知道后,多次组织民警到其家中走访、慰问、帮扶,并积极主动为他们一家处理解决了交通事故。


  事故得到了妥善处理,但马阿甲的二儿子因长期住院治疗,没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导致学籍丢失,无法继续读书。派出所民警了解情况后,多次奔走于教育局和学校之间,帮助他重新恢复学籍,返校读书。


  车祸过去了5年,在车祸中受了伤的大儿子也成了家,车祸导致他的左腿严重变形,生产生活极度困难。家里两岁的小孩由于自己的疏忽忘记上户口,让孩子以后读书成了大问题。派出所民警再三思考后决定帮助,为他家联系鉴定机构,上门出具相关证明,最终解决了小孩的上户问题。


  几年下来,泸沽湖派出所民警和马阿甲一家人成了朋友,只要他家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求,都会给民警说。在民警的帮助下,他们家顺利脱贫。


  泸沽湖派出所民警们除了给予马阿甲家物质生活上的帮助外,还经常鼓励他们要乐观向上,面对生活充满信心,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


  3月26日下午,正值农忙春耕,在泸沽湖镇木垮村,我们遇到民警柯善庆和辅警杨金发正在田间地头向蒙古族村民扎实了解春耕生产情况。木垮村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在村门口牌坊前,派出所民警经过时,几位蒙古族老人向民警打招呼。民警上前,与老人们坐在一起,询问了一下老人的近况,了解近期村庄的治安状况,并提醒村民要注意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走婚桥上的故事


  泸沽湖景区内居住着8000多摩梭人,他们把泸沽湖看作是“母亲河”,至今还沿袭着“母系大家庭”和“走婚”等习俗,被喻为“人类母系氏族社会活化石”、“世界最后的女儿国”。


  走婚桥位于泸沽湖东南水域的草海区域,是泸沽湖上唯一的桥,也是泸沽湖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桥下由于长年泥沙淤积,导致水深变浅,长有茂密的芦苇,远远望去,像一片草的海洋,当地人称其为“草海”。


  走婚桥是摩梭男女约会的地方,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这座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的木桥,长达300余米,为“走婚”的“阿夏”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也被称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走在走婚桥上,人们可以想象着摩梭人的浪漫爱情故事,也能感受摩梭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


  2023年8月1日中午,泸沽湖派出所设在走婚桥的“平安驿站”接到一位女性游客报警求助:刚才自己在走婚桥拍照时,不慎将手机掉落在桥下水中,寻求民警帮助。


  值守的藏族辅警曹洪凯、杨甲初接到游客求助后,立即在码头联系一条船只,找到游客掉落手机的位置,在船头俯身寻找,但没有找到。看到游客焦急的表情,二人随即脱掉鞋袜,跳入水中仔细打捞。走婚桥附近的水底淤泥较深,水草错落横生,对寻找手机造成干扰。看到两位辅警全身浸泡在水和淤泥中,求助游客心疼,表示愿意放弃,不再寻找手机。但两位辅警考虑到游客没有手机,出行不方便,依然坚持寻找,直到手机找到。


  3月27日,我们同泸沽湖派出所教导员宋学权和辅警杨小兵行走到磨梭博物馆广场时,有两位老人看上去非常迷茫,推着自行车,走向我们咨询:“民警同志,我们是从广东来的,想围绕泸沽湖骑行,骑到这里,不知道路如何骑行了?”


  两位民辅警很是热情,上前一问,才知道两人是夫妻,退休后经常外出骑车旅行,从广东乘坐动车过来。民警对老人说:“你们线路骑反了,前面道路不通,应该往回骑。”随后,民警给老人指了一下骑行的正确线路。


  宋学权说:“像这种小事,在景区执勤的民警天天都会遇到。游客有困难找民警,我们民警也会热情服务,让游客满意。”


  在路上,宋学权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去年春节,北京有一对中年夫妻到泸沽湖旅游。他们在甲米镇沙拉地村旅游休息站被当地的商贩一阵游说,便购买了8000多元的三七粉药材。到泸沽湖后,这对夫妻总感觉有什么不对,担心上当,于是到派出所找到民警。值班民警了解情况后,让二人放松心情,不要影响旅行,派出所调查后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随后,民警找到卖药的商贩,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终于让商贩同意退款。


  游客回京后不久就收到了退款,为表感谢,给派出所寄来一面锦旗:为民解忧好警察,立警为公真楷模。


  泸沽湖镇每年的游客接待量超过200万人次。派出所民辅警救助生病的游客,帮助过往司乘人员,为游客寻找失落的背包、快递、钱包、身份证等物品和走失老人、小孩的事迹还有很多,派出所经常收到感谢信,会议室挂满了锦旗。


  近年来,泸沽湖派出所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聚焦旅游沿线社会治安痛点、难点,主动作为,提前介入,从早从小化解,从严从快打击,在主要景点设立了“平安驿站”警营亭和警务联勤快反站,提供失物招领、紧急救助、交通疏导、隐患排查等服务,并推行“轻案快办”机制,快速处理涉旅纠纷,确保辖区社会稳定,保障旅游安全有序。


编辑:唐玉饶
中共凉山州委政法委员会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