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书记能力强、热情高,很有亲和力,很庆幸遇上这样的实干家和贴心人!”
“卢书记,卡莎莎喽!”
……
在布拖县九都镇拐乐村,村民们说起“卢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赞不绝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感激,一声声发自肺腑的称赞,道出了这位驻村第一书记在拐乐村群众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村民口中的“卢书记”是州司法局派驻到拐乐村的扶贫干部卢莉。2023年8月,卢莉便踏上驻村之路,来到拐乐村任第一书记。一年来,卢莉和驻村工作队员用脚步丈量着村情,真蹲实驻、真帮实促、真抓实干,想民所想、为民所为,成为拐乐村村民最信任的“亲人”。
铺好驻村帮扶的“强基石”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驻村伊始,为尽快摸清村情、了解民需,卢莉刚报到就主动引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班子一起挨家挨户拉家常,倾听老百姓最真实的心声。但迎接她的却是“闭门羹”。
拐乐村是个纯彝族聚居村,作为一名外来的汉族干部,听不懂彝语,加上当地村民对她不熟悉,所以最开始的入户工作没有达到她的预期结果。
如何突破语言障碍?卢莉没有退缩。她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了一些日常彝语,进村入户时,主动用学到的彝语和村民们打招呼、聊天。尽管她的彝话在村民听上去很“蹩脚”,但村民们却倍感亲切,渐渐地大家也和“卢书记”熟络了起来。
很快,卢莉不仅和村民打成了一片,还全面摸准了村两委班子配备、产业发展、村民生活、环境卫生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卢莉理清了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发展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和村里的党员干部。
目标既定,行动必随。为了解决拐乐村党建基础薄弱的问题,卢莉带领驻村工作队全力推进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设立党员活动室和村文化阅览室,坚持将村干部能力素质培养放在首位,不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同时,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学习先进村的做法,找差距、拓思路、增眼界,着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熟练、服务为民的村干部队伍。
驻村期间,严格落实村委“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积极执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制度,增强村委党支部引领发展能力,多措并举、建强堡垒,经过共同努力,拐乐村村级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此外,卢莉带头推动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村民自治机制,建强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实现村事民议、村事民治,村庄的治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大大提高。
当好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去做的。群众满意的,就是我们要做到的。”在卢书记看来,抓住群众工作方法的“牛鼻子”,就是经常挤出时间去走家入户,第一时间帮助村民解决困难,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在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卢莉发现村里部分农户家中仅有大龄老人及儿童等老弱病残群众。于是,她带领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在拐乐村成立拐乐村老弱病残事务代办小组,“一对一”结对帮扶辖区内老弱病残群众:帮助特殊人群代办、代跑医保、社保等相关报销手续,并为本村老弱病残群众提供“跑腿”服务,从购买农资器械到小家电、药品等生活物资事无巨细,让老弱病残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贴心。
“代办小组成立以来,已办理医保代缴78户、养老保险代缴12户、健康公益保险项目理赔28户,代买生活物资46户。”卢莉笑着说道。
今年4月,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一村民突发急性髓系白血病需长期化疗。卢莉立即组织人员入户看望慰问,仔细了解治疗情况及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后,第一时间将其纳入监测范围,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目前已为其家庭申请防贫救助基金13204元,并组织拐乐村老弱病残事务代办小组“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其办理大病理赔相关手续。
在了解到这位村民家有两个孩子在上小学后,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并辅导孩子作业也成了“卢书记”的日常。
同样,5月的一天,驻村工作队像往常一样入户走访时了解到村民阿扭日则不久前被割草机器划伤了脚,至今还未能下床走动。但因为老两口无法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早早出了院在家中休养的情况后,卢莉迅速组织驻村工作队对接相关部门,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了国家的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当下的苦难处境。
平日里,驻村队队员们还主动承担起了为两位老人打扫卫生、喂猪等工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为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卢书记卡沙沙!谢谢你们帮助我们渡过难关。”日前,已经能下地的阿扭日则和老伴乃古莫老歪拄着拐杖拉着卢莉的手一个劲地说道。
如今,拐乐村的村民把卢莉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谁家遇到难事一定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位“贴心”的书记。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是,卢莉坚信,只要勤动脑子务实干、俯下身子扎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美丽乡村振兴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来源: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