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辉
8月13日凌晨,杭州警方通报外卖员下跪事件。通报称外卖骑手王某某在送外卖过程中将栏杆踩歪,被园区保安拦下,该外卖员因担心影响其他订单派送遂下跪,后引发现场人员聚集。警方正对涉事人员依法开展调查,后续将依据调查情况依法处理。
对这件事,既不应上纲上线、过度放大,将其视为保安和外卖员的所谓“群体对抗”,但也不能完全不当回事。毕竟此类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容易引发冲突和各种不良后果,还可能割裂大众,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保安和外卖员之争呢?首先,诚如警方在通报中所呼吁的那样,双方应当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彼此留有余地。试想,外卖员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准时送达订单而奔波忙碌;保安坚守岗位,维护着小区、单位或校园的秩序和安全。双方都有各自的职责和难处,多一份理解,或许就能少一些争执和纠纷。
然而,仅仅依靠个人的道德自觉和相互包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要看到,一方面,保安员肩负内部安全管理职责和物业及业主等各方的压力,不可能随意放人进出,也很难对损坏公私财物、扰乱内部秩序等现象坐视不管;另一方面,快递员、外卖员面对平台严苛的配送时限要求和客户的各种催促,只能分秒必争,甚至是不得不想方设法“走捷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调和双方的矛盾冲突,避免类似事件的接连发生,关键还在于相关的制度建设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建立。
譬如,明确保安的职责和边界至关重要。保安的工作是维护安全和秩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为所欲为,随意阻拦外来人员进出,或是干扰外卖员的正常工作。可以看到,常见的保安和外卖员起冲突,多是由于保安限制外卖员的出入所致。因此要合理划定保安人员的具体权限,避免出现“我想拦谁就拦谁”的状况。同时,对于保安的管理方式和言语态度也应有相应的规范和监督,起码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
然而,完善外卖进小区、单位、校园等地方的具体规则,协调好各方利益需求同样不可或缺。例如,要规定外卖员在特定时间段内可以进出,明确送餐的路线和停留的区域,制定外卖存放的规范等等。这些规则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切身利益与合理关切,既要保障场所内部的安全和秩序,又要尽量人性化,能够满足内部人员的订餐等生活需求,同时也应兼顾外卖、快递等配送人员的工作需要,照顾到他们的“抢单焦虑”。
说到底,保安和外卖员之间并非天生对立或是存在什么根本利益冲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起事件反映出的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规则制定的滞后。如今,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